——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饶中心支公司
案例重现:
张女士在银行办理业务时,某销售人员热情推荐一款“收益远超存款”的保险产品,强调“保本保息”“三年后灵活支取”。王女士被高收益吸引,未详细了解产品性质及自身需求,匆忙投保了一份年缴5万元的分红型终身寿险。两年后因家庭开支增加,王女士想部分取款缓解压力,却被告知:
1.该产品前5年退保将损失超50%本金;
2.所谓“收益”实为不确定的分红,近年实际分红率仅1.8%;
3.产品主要提供身故保障,与王女士期望的短期理财需求严重错配。
此案例暴露出三大关键风险点:
1.销售误导陷阱:销售人员将长期寿险包装成“短期高收益理财”,刻意淡化退保损失与收益不确定性,违反监管规定。
2.需求错配风险:王女士本需流动性强的资金储备,却购买了需长期持有的保障型产品,违背适当性原则。
3.信息不对称:消费者未主动核实条款,轻信口头承诺导致决策失误。
保险公司必须履行:
1.适当性义务:通过风险评估问卷、收入证明等材料,评估您的风险承受能力、保障需求与产品匹配度。
2.充分告知义务:明确提示产品属性、保障范围、退保损失、收益不确定性等关键信息,不得进行虚假或误导性比较。
3.销售可回溯管理:对销售过程录音录像,确保您充分知悉产品风险。
每一份保单都需经过需求分析、风险测评与双录流程,确保为您匹配真正需要的保障。保险的核心是风险管理,而非短期逐利。拒绝诱惑,理性决策,才能让保障真正守护您的生活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被感动 | 同情 | 囧囧 | 愤怒 | 和谐 | 悲剧 | 高兴 | 打酱油 |